所在位置: 党群工作 > 工作动态

学习在行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时间:2021-12-01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六中全会公报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了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确立了新型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下一步推进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取得积极进展,构筑起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坚实底座。具体来看:

       一是新基建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有26个省级地方出台了新基建相关的政策文件,占比83.9%。北京、天津、湖北、浙江、安徽等近20省份出台的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未来五年5G建设目标,以及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在多重政策红利催化下,2021年新基建预计投资约为1.78万亿元。

       二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4G和5G网络。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暴发期间互联网流量增长了50%以上,我国通信网络经受住了网络流量激增的考验,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截至2021年9月底,我国千兆光纤网络已具备覆盖超过2亿户家庭的能力。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115万个,占全球70%以上,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7%的县城城区和40%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终端用户达到4.5亿户,占全球80%以上。

       三是融合基础设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以工业互联网为例,2018年以来,我国连续四年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累计带动总投资接近700亿元,遴选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258个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阶段性成果。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标识解析、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158个二级节点上线运行,标识注册总量近600亿,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数量超过7600万台套。

       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科学布局和推进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立足新发展阶段,为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是创新投资建设模式。一方面,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强化服务。通过更加丰富的市场手段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积极运用专项债、专项基金、PPP等模式,探索产权质押等多样化融资模式,发挥现有的创投引导资金、产业基金等作用,鼓励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新基建。另一方面,政府制定新基建行业规则、设施标准、产业规划布局,通过分类管理,引导和支持市场有序运行。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开市场准入,对各类资本一视同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三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要突出市场起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发挥好财政政策工具箱的作用。在税收优惠补贴方面,政府牵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引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减税降费、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支持新技术研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依托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加强6G、量子通信等前沿共性技术攻关,聚焦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领域推进关键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统筹布局,强化跨区域的协同推进,避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建设和低效运营,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新型基础设施,提高新型基础设施资产配置效率。优先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实施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同时也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来源:信息政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