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智库成果

观点|软件赋能“战疫”最前线

时间:2020-03-26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上下全力以赴共抗疫情。面对疫情扩散和物理隔离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阻碍,软件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有效支撑了全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等各方面工作的高效开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从此次“战疫”过程来看,软件在社会管理、风险预判、应急响应、信息安全保障等领域赋能赋智大有可为,需要聚焦新要求,鼓励新应用,提升软件赋能创新对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软件赋能在疫情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软件企业火速赋能支撑战疫前线

       疫情发生后,软件企业全力保障各级政府政务管理系统、各大医院医疗信息化系统顺畅运行,确保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快速响应。东华软件9天内完成火神山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新华三、奇安信为火神山医院网络安全护航。京东开发应急资源信息发布平台和智能疫情助理软件。华为免费开放远程医疗方案。海尔COSMOPlat搭建疫情医疗物资信息共享资源汇聚平台等。

     (二)软件企业云端赋智支持应急攻关

      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阿里云、腾讯云、滴滴云等多家云厂商免费开放云资源以提供算力,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疫苗与新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商汤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等企业,利用大数据能力与算法优势,在排查高温发烧病人方面提供更高速、更智能的快速识别方案。百度LinearFold人工智能算法还助力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提速120倍。

     (三)软件企业科技赋力确保复工复产

       众多软件企业免费推出远程通讯、云端协同、线上服务、远程控制等产品助力企业恢复生产经营。中国电信、浪潮、腾讯、华为、钉钉、京东、用友、全时云、即构科技、视睿电子等数十家企业相继推出免费的远程会议、共享屏幕、远程招聘等远程通信服务。金山办公、字节跳动、石墨文档、印象笔记、腾讯工蜂等企业也相继免费提供文档云编辑服务,支撑企业线上协同办公和开发。中国银联为“非接触式”线上办税场景提供综合支付解决方案。国网信通全力支撑湖北及相关疫情严重省份供电企业移动办公,为电力行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护相关的工业APP超过300款。

     (四)软件企业服务赋民保障民生顺畅

       在物资供应、教学服务、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软件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正常运营提供有力支撑。淘宝、美团、国美等大型电商平台均提出疫情期间不停业、不涨价,以确保社会物资供应。华为、优酷、科大讯飞、作业帮等企业提供的在线教育平台,助力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微医、丁香园、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推出疫情地图与新冠病毒线上咨询服务。中电集团推出社区楼宇“小管家”。阿里云联合支付宝和钉钉推出免费的智能社区疫情防控小程序,有效支撑疫情期间社区治理问题的解决。斗鱼、小红书、映客、秒拍等直播平台开通疫情频道,为抵制虚假信息、安抚公众情绪提供巨大帮助。

     (五)开源软件社区赋智吹响“集结号”

       开源社区是广大软件开发者积极贡献智慧、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开发者将开源项目作为重要“武器”,将代码托管平台作为“主阵地”,共同推动APP应用、工具软件、小程序等多种产品研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多种有效解决方案。GitHub和Gitee代码托管平台推出的wuhan2020、2019nCoV-Crawler、jdBuyMask等新冠肺炎防疫类开源项目,吸引了一批软件开发者为抗击疫情献智献力。龙头企业也纷纷开出“召集令”,腾讯设立2亿元资金池,发起“战疫开发者公益联盟”以联合更多服务商和开发者为抗击疫情服务。支付宝发布“十大疫情期最急需服务开发清单”,号召社会各界开发者合力支持疫情应对。百度免费开源其口罩人脸检测及分类模型,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二、未来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对软件创新提出新要求

_

      从此次疫情应对来看,软件产品在赋能社会管理、风险预判、应急响应等领域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随着未来经济社会对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软件创新赋能赢来新机遇,面临新要求。

     (一)适应突发事件快速部署应急反应的能力要求

      本次疫情对减少人员直接接触的要求,使得信息化手段成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重要支撑,软件企业的贡献不可忽视。面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软件产品快速部署落地、快速响应成为趋势,对软件赋能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对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瞬时大规模高并发流量进行提前预判的能力。疫情期间“无接触式”工作模式需求井喷,曾经仅作为辅助工具的远程协同办公软件成为“刚性需求”,软件产品瞬时承受大规模高并发流量冲击的要求凸显。另一方面,突发事件爆发后的系统化应急响应能力。此次“战疫”过程中,大量优秀的软件产品通过云端部署、功能扩展,迅速支撑了一线需求,可以预见,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用户响应需求的“云化、移动化、高扩展化”软件产品将成为未来新趋势。

      (二)满足工业企业复产复工弹性需要的能力要求

       针对生产企业普遍面临的人员就位情况不佳、物流恢复情况不明朗、产业链上下游复工节奏不一致、资金短缺等多重困难,及时部署工业互联网的工业企业展示出强大的供需对接、产能优化配置、智能优化排产等能力。快速支持了企业打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企业内部纵向节点和产业链横向节点,保障了企业不停工、快复工。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对企业“弹性生产、快速转产”的需求提升,在支持生产自动控制、智能化事件处理、系统化全流程协作等领域,软件赋能具有巨大潜力。

      (三)应急处置突发信息安全风险事件的能力要求

      “战疫”期间,不少不法分子利用安全防护空档,“浑水摸鱼”窃取敏感信息,开展网络攻击。目前已发生多起由境内外非法组织对国内医药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和平台发起恶性网络攻击的事件。未来,随着大量软件产品通过云端服务、免费服务赋能到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中,工业大数据、个人隐私等数据保护问题将越发突出。远程协同办公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等数据聚集度高的平台软件将面临更高的安全挑战,越发需要软件在赋能过程中具备强大的安全风险识别处置、数据加密和恢复等能力,处置突发风险事件,保护用户数据安全。

     (四)发挥大规模社会化协作攻关优势的能力要求

       开源软件的远程协同开发模式对大规模协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具备天然优势,随着未来对产品应用实时化要求的提升,需要充分释放开源生态的规模化协同攻关潜能,补齐需求导入短板。疫情期间,武汉地区对“口咽拭子采样机器人”需求急迫,但市场难以直接提供成熟产品,而机器人相关控制程序的开发需求并未有效反馈至开源生态并集合广泛力量突击开发。同时,打通软硬协同壁垒,将开源软件开发与芯片、元器件、终端设备等硬件开发资源有效协同,将成为发挥开源软件生态大规模社会化协作攻关优势的重要基础。另外,完善开源产品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检测机制,将能更好发挥开源软件生态的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能力。

 

    三、提升软件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政企联动的信息互通机制,提升软件企业需求把握和应急反应能力

      一方面,推进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下,政府、企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各类组织合理开放和共享与突发事件应对相关的数据,实现各方数据资源的快速协同联动。另一方面,建立政府、协会与软件企业、生态社区间专门的突发事件应对信息互通与共享通道。确保需求和数据资源能够实时传递到关键支持企业和开源社区,让软件企业和开源社区第一时间精准掌握需求和基础数据,提高开发应用效率,形成“精准部署、快速开发、实时应用”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高端软件供给能力,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效率

       一方面,借助新兴技术着力提高软件产品应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效率。围绕疫情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需求,推动软件产业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与产品应用。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疫情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中的潜能。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集聚与挖掘能力,实现面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对需求的生产资源动态优化配置及对市场需求波动快速响应。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制造业风险预警系统和战略性行业关键物资应急保障系统,为重大事件应急处理提供关键基础保障。

     (三)加强关键领域的信息安全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数据与运营安全

      在政府指导下,整合信息安全领域相关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多方力量,一方面,针对性加强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疫情信息公开和收集系统、重要医药企业和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与风险预警。另一方面,加强对工业生产领域远程访问、远程控制、智能化操作等服务和产品的信息安全审查和风险评估,并建立规范化的风险发布和问责机制,对相关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公开动态化预警。

     (四)完善开源生态突发事件应对机制,释放开源模式的蛰伏潜能

       一是以主流自主开源基金会、代码托管平台、龙头企业三类开源社区治理主体为依托,构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下社会需求收集和导入机制,以三者为支点形成社会与开源生态之间的需求传递接口。二是面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对需求,引导硬件企业与开源软件企业、基金会等协同合作,鼓励软硬件企业在标准对接、产品配套、市场推广等方面形成有效协作,提升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对效率。三是建立应急状态下的特别安全评估与检测机制,确保在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过程中,快速协调资源对发生频率较高的知识产权侵权、代码安全漏洞等问题进行加急性评估,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

 

(撰稿人: 信息政策所 李宏宽    软件研究部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