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党群工作 > 党的建设

学习在行动|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时间:2021-11-23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六中全会公报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了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当前,伴随着数字技术快速演进,数据价值不断释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数字服务为核心,以数字交付为特征的数字贸易正在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形态,发展数字贸易已成为顺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抢抓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发展数字贸易是激发经济增长潜能的有力抓手。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催生出电子商务、共享经济、远程教育等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让传统上难以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教育、医疗等服务也能够轻松贸易,极大拓展了服务贸易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近年来我国乃至全球服务贸易和数字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诸多产业链受疫情影响中断的情况下,数字贸易以其线上化、无接触、互动性的优势将中断的产业链接续起来,在支持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增长“稳定器”。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上涨2.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高达16.9%,成为2020年经济增长“领头羊”。
       发展数字贸易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数字贸易天然具有全球化的属性,能够极大降低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成本,让中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人都有机会深度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2020年,在受疫情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全面下滑的情况下,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1.69万亿元,增长31.1%。游戏、工具软件、电商、内容、社交等领域信息技术企业加速走出去,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影响力。小米、OPPO、VIVO等硬件产品以及TikTok、Kwai等多款应用深受东南亚地区用户喜爱。阿里巴巴投资的Lazada、腾讯投资的Shopee等电商平台,助力国内外商家轻松开展国际业务,已成为经贸往来新平台。
       发展数字贸易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数字贸易不仅改变了贸易方式,更通过数据流动强化各产业之间的知识和技术要素共享,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和经济产业结构,带动农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相互融合。例如,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出现相向而行、深度融合、相互依存的新态势,企业从原有单纯出售产品和服务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催生出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用户满意度、产品效能和产业链附加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支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流程再造等新型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
       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我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数字贸易顶层设计。落实《“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根据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实际,借鉴美、欧相关做法和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数字贸易有关内容,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贸易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我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二是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和规则制定。积极参与G20、APEC等机制下数字经济相关议题讨论。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谅解备忘录和自贸协定,充分挖掘合作潜力,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相关工作,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数字贸易相关规则对接先行先试。
       三是推动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和“试验田”。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开放平台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积极探索扩大对外开放的路径和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广数字领域制度型开放。开展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支持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研发合作。发挥企业人才引进载体作用,支持数字经济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华创业发展。
       四是培养数字贸易领域复合型人才。推动数字贸易发展需要通晓技术、法律、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跨界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分散在各个封闭组织中的人才汇聚融通,为人才的培育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让各类创新主体迸发出强劲活力。

  来源:信息政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