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 > 中国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

时间:2021-05-31



一、精神内涵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二、精神介绍

生命至上

       “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伟大抗疫精神,深刻阐释“生命至上”理念,再次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铿锵之音、坚定之声,在经历艰苦卓绝历史大考的人们内心久久回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突如其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确诊8.5万多病例,治愈超过8万人。从新生婴儿到怀胎七月的孕妇,从百岁老人到伴有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从海外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一个个治愈数字,一个个生命奇迹,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正是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的最好体现,正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不放弃一名患者,不放弃一丝希望,护佑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这就是人民至上,这就是生命至上。

  “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疫情防控初期,正值阖家团圆的春节,为尽快阻断疫情传播,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管控一座千万级人口城市的人员流动,世所罕见;给流动中国按下“暂停键”,会有一系列现实问题迎面而来;春节后复工每延迟一天,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就将损失1500亿元……一边是生命与健康的保卫战,一边是经济和治理的遭遇战,天平的两端都重压如山。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从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到延长春节假期、企业和学校延期开工开学,再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每一次审时度势的决策,都彰显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为了生命,不惜代价,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有这样一个故事,令人难忘。一位70岁老人身患新冠肺炎,10多名医护人员精心救护几十天,终于挽回了老人生命,治疗费用近150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有抢救需要,人员、药品、设备、经费全力保障:从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患者的治疗费用无需个人承担,到呼吸机、防护服、救护车等各类医疗物资全国调运,再到粮油、蔬菜、水果等各类生活必需品八方汇集。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生命至上不仅是价值追求更是国家行动,这得益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积累的综合国力,得益于危急时刻能够最大限度运用我们的综合国力。

  无私无畏,大爱大义,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守护生命。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压力,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各行各业扛起责任、冒疫奔忙;2977.1万名党员冲在抗疫一线,396名党员、干部英勇献身,以生命捍卫生命。在病毒肆虐面前,没有后退只有冲锋,没有妥协只有战斗,那些除夕夜在请战书上按下的手印、那些口罩在面颊勒出的血痕、那些偷偷写好又悄悄藏起的遗书,都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我们之所以能够什么都豁得出来,正是因为敬佑生命早已化入民族基因、精神骨髓。


举国同心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闻令而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白衣为甲,血肉之躯筑牢抗疫堤坝;枕戈待旦,平凡坚守点亮希望之光……面对生死考验,面对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广大人民群众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举国同心,体现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统筹协调。武汉和湖北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我们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4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前线;兵“桂”神速、“湘”互扶持、竭“晋”全力……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山东大葱、辽宁白菜、陕西苹果……各家把最好的粮食蔬菜水果往湖北送。有网友生动地说:在举国支持下,武汉穿上“最坚硬的铠甲”,赢得最艰难的战役。聚沙成塔、握指成拳的物质保障,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成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重要支撑。

  举国同心,体现为人人参与、个个行动的全国动员。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一线,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7955.9万名党员自愿捐款83.6亿元……一个个令人震撼的数字,记录下战疫英雄在各自岗位的勇敢与奉献。顾全大局的广大群众自觉遵守防控部署,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宅家里,合力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感慨地说:为了自己的国家和世界的安全,每一位中国人都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感与合作精神。聚涓滴之力,护山河无恙。14亿人众志成城,让抵御疫情的人民防线坚不可摧,让中国必胜的铿锵旋律响彻云霄。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在疫情面前,各个地方能够相互支援,各条战线能够彼此配合,各个群体能够守望相助,万众一心的团结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了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举国同心的背后,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团结一致的内核,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舍生忘死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从“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到“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的宣誓词,从写下“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的95后护士,到率先进入污染区、坚持“和患者战斗在一起”的“50后党员先锋队”……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

  今天的中国,校园书声琅琅,街道车流如织,工厂机器轰鸣,乡村谷米满仓。这样岁月静好的生活,背后凝结着多少舍生忘死的冲锋,多少不计得失的坚守,多少默默无闻的奉献,多少壮怀激烈的牺牲!“等我好起来,大家再一起工作”,在抗疫战场,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的生命定格在51岁;留给妻子最后一句话,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何建华倒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有数百名逆行者、坚守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他们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这种舍生忘死的牺牲,显现着无私付出、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成为14亿人民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敬仰敬佩的精神脊梁。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从为国为民牺牲的抗疫先锋,到千千万万为抗疫操心出力的普通百姓,正是无数人以平凡的坚守,投身不平凡的战斗,我们才能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交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在工人无法返岗的情况下,苏州的袁传伟一个人扛起一整条生产线,不分日夜坚持了16天,终于完成来自武汉的200套消毒设备订单;面对交通停运无法返岗的难题,24岁的女医生甘如意骑行4天3夜辗转300多公里,终于返回武汉战疫一线……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疫情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更看到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回望过去,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历经苦和难的磨砺,中华文化熔铸了最坚韧的精神气质,中国人民形成了顽强不屈的民族品格。此次病毒突袭,无数人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但只要我们发扬这种舍生忘死、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从胜利走向胜利。

  抗疫烈士彭银华的妻子钟欣,受邀参加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当听到抗疫勇士中“有永远无法向妻子兑现婚礼承诺的丈夫”时,钟欣的眼泪夺眶而出。钟欣说,等女儿长大了,要把英雄爸爸的事迹讲给她听,要把这场战疫中的精神与力量传递下去。伟大抗疫精神,不仅要在英雄的儿女身上传递,更应激荡在每个人心间,激励每个人百折不挠拼搏、顽强不屈奋斗,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尊重科学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正是坚持科学地防、科学地控、科学地治、科学地管,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我们才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人类与病毒的较量,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和时间的竞速。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我们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在疫情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协同,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加快有效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我们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从“四早”“四集中”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从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实施科学举措,展现了中国人民崇尚科学的理性态度与务实精神。

  “新技术是中国遏制疫情的秘诀之一!”在谈到中国防疫的经验时,一名外国专家这样总结。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可以形成精确的疫情地图,而健康码的运用,为护航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人口流动提供了支撑;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上线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专题展览里,从解码“看不见的敌人”,到讲解如何层层筑牢防线,科学精神在反复宣讲中深入人心。事实上,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命运与共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我们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球性危机,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宣布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我们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中国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从长远看,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风险挑战面前,单打独斗没有出路。任何自私自利、嫁祸他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做法,不仅会对本国和本国人民造成伤害,而且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伤害。国际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方能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抗击疫情不仅是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之战,也是维护世界经济繁荣之战。面对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的全面冲击,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压力测试”,率先开始复苏,为世界经济注入了信心与动力。举办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积极筹备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逆势增长,打通物资“补给线”;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架起一道牢固“生命线”……中国始终强调团结合作与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重要性,坚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尽快恢复世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意义解析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作为一种难以预知的天灾,新冠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与这个“新型的未知病毒”作斗争,难度堪称前所未有:如何在对病毒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时候开展防控?如何在人员大规模流动的春节假期阻断病毒?如何收治数目庞大的新冠肺炎患者?……有人形象地说,中国参加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但超乎想象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中国人民,反而激发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伟大抗疫精神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最艰难的时刻,伟大抗疫精神汇聚起强大力量。这是一种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的信念。“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铿锵;“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共产党员,决心坚定。这是一种经历风雨时勇往直前的行动。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挤上高铁餐车,星夜兼程,赶赴武汉;张定宇在自己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的情况下,仍战斗在与病毒斗争的第一线。这是一种战胜风险时守望相助的温情。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接送上下班的医务人员,并送上热腾腾的盒饭;一位“90后”项目工程师,瞒着父母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工作岗位,14亿人无所畏惧战病毒、齐心协力斗疫魔,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凭借这样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又有什么胜利不能赢取?

  惟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这是一个国家挺立于灾难的姿态,这是一个民族无惧于挑战的自信。现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从更大层面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抗疫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激发起亿万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斗志,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来源:共产党员网